“能追视了!”神经康复一病区贺护士长脱口而出,声音微微颤抖。病床旁,15岁的小天(化名)正缓慢转头,随着医生手中的光源移动。这一瞬,让病房里的医护人员红了眼眶,激动不已——这位昏迷半年已久的少年,在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医护康团队的精心守护下,在父母家人的深切期盼中,终于从漫长的“沉睡”中苏醒。
半年前,一场不幸的意外,让本应在校园奔跑嬉闹的小天遭遇重型颅脑损伤。两次开颅手术后,昏迷的他带着触目惊心的伤疤转入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孩子躺在病床上,生命像被按下了暂停键。”护士长至今记得初遇时的场景:表情痛苦、带着胃管、植物状态...
与“静默”博弈:意识障碍背后的医学挑战
在北京健嘉康复医院神经康复一病区,收治着许多像小天这样的意识障碍患者,多因颅脑损伤、缺血缺氧性脑病等导致脑功能严重受损,长期处于持续植物状态或微意识状态。在外人看来,他们像是“沉睡的运动员”,在和时间进行一场“静默长跑”。然而,想要跑赢这场比赛并不容易:病因不一、病情复杂,苏醒窗口期短,并伴随认知、运动、言语、吞咽等多种功能障碍。此外,如果不及时进行预见性康复护理措施的干预,随之而来引发的一连串并发症,更会加剧患者病情。
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与康复,需要像“拼图”一样,打破学科壁垒,整合资源,共同为患者制定综合性、个性化的动态治疗路径,而专业护理便是康复路上重要的一环。作为“康复医学整体整合多学科联合诊疗方案”的共同制定者和一线执行,护士,这个与患者和家属互动最频繁的角色,他们的专业素养,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患者的康复进度和家属的满意程度。
“我们在对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中,把护理、治疗、康复三者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护理体系。过程中,我们尤其注重并发症的防范,一旦发生,必定会影响患者的促醒和康复进程”,北京健嘉康复医院护理副院长何丽强调,“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能被动应对并发症,而是通过主动的、系统化的专业护理,降低发生概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和治疗连贯性。”
体温“攻防战”:专业与坚守,只为那0.2℃
“体温38.5℃,给与降温干预!”凌晨五点,小天因阵发性交感神经过度兴奋(PSH)再次出现高热——在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中,近三分之一的患者会出现PSH,主要表现为心率加快、呼吸增加、血压升高、出汗和体温过高,发热快、时间长、退热难,在意识障碍患者的护理中是棘手的存在。
护理团队迅速对小天进行病房温湿度调控、物理降温、药物干预等多重措施,直至体温降至正常。“入院前,我们了解到小天在当地医院治疗时有出现PSH,这类患者体温调节功能差,对环境温度要求高,所以特地安排了朝东的房间。”贺护士长说,“既能避开阳光直射导致的室温波动,又保留自然采光,帮助重建他的昼夜节律。另外,这里视野更开阔,对家属的情绪也会有帮助。”
高压氧治疗因在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意识状态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目前,已成为意识障碍患者常用的促醒治疗方法。然而,超过38度将无法进行高压氧治疗,为保障小天治疗的连贯性,高压氧治疗前两小时开始,责任护士每20分钟测量一次体温,“有次孩子高热不退,护士持续物理降温,把体温控制在37.8度,保证孩子能按时接受治疗。”贺护士长谈到:“0.2度对普通人来说可能不重要,但对于很多昏迷患者,多0.2度可能就错过了一次治疗的机会,所以我们会尽全力帮患者把体温控制在相对正常范围内。”
细节中的人文温度:让护理超越技术
此外,在小天护理清单里,还藏着许多“人文操作”:用蘸着柠檬水的棉签轻触唇周,激发吞咽反射;在翻身、叩背间隙播放小天以往爱听的音乐,促进听觉记忆的恢复;定期的床上洗头,增加舒适度的同时还能辅助降温;陪伴小天进行经颅磁治疗时,也会轻声解释治疗时可能会出现的感受...
“意识障碍患者不是‘植物’,他们可能感知到的比我们想象的更多。”护士们将这种信念化作行动:每次操作前必先呼唤患者姓名,每两小时调整一次体位摆放,按需协助为患者叩背排痰...有温度的护理细节,只为给患者最温柔的唤醒。
全程责任制康复护理:为“长跑”铺设康复轨道
作为国内首批践行“康复护理全程引导下的责任制护理模式”的医院,北京健嘉针对脑促醒康复和脑卒中康复两大特色学科,专门培养了一批神经康复专科护士。何丽副院长谈及神经康复专科护士的培养方向时谈到:“专科护士不再单纯是医嘱的执行者、生命体征的观察者,而是多学科诊疗团队中的重要成员,能为意识障碍患者、脑卒中、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提供专业护理、病情观察、治疗协助、康复促进、并发症防控、居家康复指导等全程服务。”
医院为每位意识障碍患者配备神经康复专科护士作为责任护士,从吞咽障碍患者进食时一口量控制在3-5毫升,到气切管患者拔除前的沙袋加压、言语障碍患者的口颜面功能训练...神经康复专科护理团队将康复理念与专业护理融入患者在院时的每处细节。
和家属发自内心的真诚互动,也是每个责任护士的信念使然。定期对家属进行专业的护理指导和心理疏导,让护士从“最熟悉的陌生人”变为“亲密的护患关系”。即便患者归家或转院,护理团队仍和家属保持联系,随访居家康复,确保治疗的连续性。此外,医院也正在打造“无陪护病房”,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康复专科护理,促进患者康复进程的同时,减轻家属的照护压力。
南丁格尔在《护士札记》中写道:“护士的工作对象不是冷冰的石块、木头和纸片,而是有热血和生命的人类”。在意识障碍患者这场“静默长跑”中,神经康复专科护理团队,以专业与温度点亮苏醒的曙光,守护重获新生的可能。
监制:姜鹏 杨连忠 何丽
主编:牛腾雁
责编/撰稿:武雪
内容支持/审核:张义军 贺秋彦
视觉编辑:郭谢君
工作时间:上午08:00 - 下午17:00
医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康辛路6号院鼎业未来健康产业园3号楼
电子邮箱:bjjj@jianjiarehab.com
健嘉康复小程序
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公众号
©2023 健嘉康复.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30190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