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动态

天轨+体感式情景互动:协同唤醒沉睡的意识,康复也能“温情有趣”

在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康复诊疗中心,一场融合前沿康复技术与人文温度的“唤醒之旅”正在进行:医院微意识状态的患者们,在“天轨”的辅助下站立,由康复治疗师带领,置身于精心设计的“体感式情景互动”之中。训练的同时,家属共同参与,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其乐融融的家庭互动场景,正以一种充满希望的方式被“重现”。

这正是医院在意识障碍促醒与康复领域的创新探索——将多种前沿康复技术有机结合,构建专业、人文的现代化康复场景,为意识障碍患者带来多维神经刺激及情感连接,让沉睡的意识点亮回归之路。

天轨:安全“站立”,借助重力激活康复旅程

意识障碍患者神经系统严重受损,伴有复杂的功能障碍,长期卧床容易引发多种并发症。

 

站立——作为体位转换训练方式之一,对于患者的康复和并发症的预防有积极意义。《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推荐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尽早进行体位转换训练,逐渐增加每日离床时间,并指出,体位转换训练对长期卧床且无法主动配合康复训练的慢性意识障碍(pDoC)患者具有以下益处:

①提高患者觉醒度和增加睁眼时间;

②牵伸各部位关节与肌肉、肌腱等软组织,防止挛缩变形;

③促进心、肺及胃肠道功能的恢复,防治直立性低血压;

④提供后期开展其他康复治疗需要的体位条件。

临床上,多使用直立床,借助绑带、扶手桌面、踏板等帮助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在提高重力刺激训练原则之下,北京健嘉康复团队为了让患者有更真实、更舒适的站立训练体验,创新使用“天轨”将患者轻柔悬吊起来,并采用其“悬吊减重”技术,减轻患者站立时下肢的负重,保障患者训练时的安全性。

体感式情景互动:有趣背后的科学康复手段

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与康复是多种手段协同的过程,除站立类的体位转换训练之外,多感官刺激(SSP)治疗也是常用手段之一,一般运用环境刺激来促进觉醒和行为反应,包括但不限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前庭觉等多个感官重复的刺激。

虚拟现实技术(VR)将SSP与音乐和记忆疗法相结合,是提供SSP的有效工具。通常采用观看熟悉的视频节目、亲属呼唤、聆听音乐、触摸、活动肢体等形式,结合情感或自传体内容的刺激效果更佳。

此次,北京健嘉康复团队将“体感式情景互动训练与评测系统”纳入意识障碍患者促醒与康复治疗中:

1、虚拟现实融合的多元化训练场景,患者可在康复治疗师的协同下开展被动运动训练;

2、场景中融入的多维认知和ADL(日常生活活动)元素,叠加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刺激,能广泛刺激大脑神经网络,带来持续、积极、带有情感色彩的多感官输入,增强不同脑区之间的连接与活动;

上图:体感式情景互动训练与评测系统中内置的训练场景

3、家属与患者一道参与互动,这种情感的连接,不仅是对患者强有力的情感刺激,也让家属在漫长的等待中感受到家的温暖。让陪伴,成了这场特殊“唤醒游戏”中最温暖、治愈的环节。

创新融合:1+1>2 的促醒康复新路径

北京健嘉将“站立训练”与“体感式情景互动”进行的创新整合,构建了一个以安全动态体位为基础、以丰富引导性感觉刺激为核心的促醒康复新方式。这种结合让患者不再局限于静态的直立床或轮椅接受康复训练,同时将本体感觉(体位变化、姿势变化等)与视觉、听觉、触觉等多重刺激相互叠加、相互促进,致力于让患者产生更丰富的神经激活效应,为意识恢复和肢体功能恢复创造有利的条件。

目前,医院正在积极进行“脑卒中患者在天轨步行训练中结合头针治疗”、“MSA(多系统萎缩)患者脊髓电刺激联合站立训练”、“阿尔茨海默症和脑卒中患者ITBS(间歇性Theta脉冲刺激)联合多种康复治疗改善认知功能障碍”等多个技术的探索和实践,期待能为更多意识障碍患者、功能障碍患者提供专业性、多元化的康复诊疗服务。

守护希望,点亮“唤醒”之光

北京健嘉相信,“患者至上、服务至优、技术至精、学术为根”十六个字,不仅是技术的创新应用、学科的赓续发展,更是我们对患者生命尊严的承诺和守护。我们期待,在科技与人文关怀交织的康复道路上,有更多生命被“唤醒”,重新感知这美好世界的色彩与温度。

在线咨询

微信扫描二维码

在线咨询

出诊查询

微信扫描二维码

出诊查询

预约挂号

来院路线

康复管家

与康复管家在线沟通

康复管家

返回顶部

咨询预约电话:

010-59666899

工作时间:上午08:00 - 下午17:00

医院地址:北京市丰台区康辛路6号院天坛智能医工产业园3号楼

院长信箱:yuanzhang@jianjiarehab.com

健嘉康复小程序

北京健嘉康复医院公众号

©2023 健嘉康复. 版权所有 京ICP备2025111053号-1